陕西佛坪县西岔河镇三教殿村的安子沟,属于秦岭山区那种比较封闭的自然村。8月4日,朵朵白云飘逸在晴朗的天空,山坡上一块一块的玉米眼看着就要收获,偶然有几座黑瓦土墙的老房掩映在庄稼和绿树之间,这是搬迁户留下来收藏庄稼的“生产性用房”。今年40岁的冯黎明2018年来这里租赁闲置农房养殖肉兔已经七个年头了。
“原先这里的的农户都搬迁到108国道边上的安置点去了。空村子清静得很,正好符合养兔子,兔子怕嘈杂环境”。去年秋天的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认识了冯黎明,今天一见面,他先介绍这里的情况。
“早些年打过工,修过摩托车。学养兔子时缺资金,幸好遇到脱贫攻坚,国家扶持了我。现在想来,脱贫攻坚给我我最大的受益是有了自主创业的信心”。
冯黎明从卧室的一台电脑上能看到圈舍里的即时实况。“现在的养殖规模是创业时的10倍。但是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要依据市场行情把握它。”他拿出一本养殖台账,指着去年以来的销售记录说:“受大环境影响,去年下半年开始肉兔市场出现滞销,我一只兔子少卖20元,一算账,出现亏本了。那你还得买呀!有钱不屯‘张口货’。这种行情下,你控制规模,就是控制亏损。但是你不能一看到亏损就放弃。市场是周期性波动,我们养兔圈里常说‘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十年一轮回’,你要坚持住。你这些圈棚设施投资这么多,你改行发展其他产业,技术、资金都要从头干起,这样折腾下来,我这脱贫户不又得返贫,又给政府添麻烦?”
“作为个人不能改变市场行情,但你可以从技术、环境等管理方面减少相关成本,提高品质,尽最大努力抵消一些亏损,等待市场反弹”。他说疫情前他的兔子每斤卖到13元,每月纯收入一万多元。今年3月只能卖5元一斤,亏损了。6月份5元5,七月回升到7元,价格开始反弹了。
他说七年坚持下来太难了,真的是不进就退。他购置设备学会自制兔笼降低圈舍成本,添置水帘、排气扇等圈舍通风降温设备让兔宝宝舒适安逸,购买自动清粪机保证圈舍干净卫生。他安装电子监控对兔群进行24小时监看。他苦学苦练掌握了防疫防病技术,特别是严把饲料购置关,根据试验筛选对自己最合适兔群的饲料厂家,不贪图便宜随意更换饲料品牌。
七年来,他用肉兔品质和商业信誉与城固一家客商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城固这家是上门收购,你一个电话他就来了。他说咱们这兔子肉身好,出肉率高。就是在价格波动的时候,他也优先来买咱们的,并且价格不会低于平川养兔户。当然,我也不会因多卖几个钱毁约把兔子卖给别的客户”。
每天早上冯黎明要巡查兔群,他轻手轻脚走进圈舍,嘴里轻轻的发出“兔兔”“兔兔”的声音。圈舍小门上用粉笔写着不同的记号。发现料盒有没吃完的饲料,就要观察这个圈舍的兔子是不是正常。他说兔子胆小怕惊扰,嘴里发出声音提醒它们是我来了,不要惊慌。霉变饲料是大隐患,没吃完的一旦霉变要立即处理掉。
电脑把久居深山的冯黎明以及他的兔子和全国市场联系起来,市场行情报价了解、养殖技术交流都能够最终靠网络解决。他说母兔产仔有的多有的少,你把产的多分几个给产的少的寄养,这叫“匀窝”,母兔是不是怀仔,通过“摸孕”不难得知,这些都是圈内朋友教的。过去兔子一天喂两次,人忙碌不说,你来回惊扰兔群,吃不完的饲料还有糟蹋。后来群里朋友告诉我,兔子是晚上进食白天休息。现在我改成每天喂食一次,就是下午五点左右。晚上吃了白天睡,长势好,生病也少了。仔兔成活率在95%以上。
每天下午冯黎明提着一筐子新鲜的宽叶青草来到兔舍,兔子们条件反射似的竖起耳朵凑到圈门口来。“我种的这种草叫苦麻菜,兔子适口性好,就像天天吃肉的人,你给他吃点水果一样。兔子吃了帮助消化,提高肉质”。
冯黎明通过养兔产业得出自己的结论:没技术、没品质、缺市场加上盲目跟风的心态,是导致村农村产业做不起来的根本原因,这里面还有讲诚信、守法规等因素。“没有一成不变的行情,首先你先接受它,然后你要做好自己的事,适应它,这就是市场,不服不行,用咱们过去那种‘萝卜快了不洗泥’‘见好就收’‘不行就跑’的想法和做法搞不成产业。”
说到下一步,冯黎明说不想再扩大规模。“我前些年保持3400只左右的存栏,每月出售1400只左右,正常行情下一月利润1万多,我和爸爸两个人还算的过账。今年这个行情,兔群规模我就在控制,你看原来母兔40天产一窝,现在控制它两个月产一窝,规模控制在3000只上下。这样饲料、人力都能省下来,我静下心抓技术和管理提高质量。下半年价格起来后,就恢复它原来周期。”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关键是怎么样才可以振兴。冯黎明的故事和他的经验简单而朴实,是不是从一个角度回答了这样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