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pboot:nav}

华体会体育彩票


饲料工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发布时间: 2024-07-30 01:58:26 |   作者: 华体会体育彩票

  饲料工业是支撑现代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关系到城镇和乡村居民动物性食品供应的民生产业。“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特色养殖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建设饲料工业强国的攻坚时期。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要求,制定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饲料工业抓住国民经济实力迅速增加、强农惠农政策体系逐渐完备、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的战略机遇,克服养殖业波动、国际金融危机、质量安全事件等坏因冲击,从始至终坚持扩大内需拓市场、规范企业强基础、转变方式促提升、加强监管保安全的发展趋势,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饲料工业的发展,为保证动物性食品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数百万人创造了就业岗位,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养殖业生产方式转变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产量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工业饲料总产量1.62亿吨、总产值493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5倍和1.8倍,年均增长率分别达8.6%和12.5%,世界饲料生产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分别为1.30亿吨、2648万吨和579万吨,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67.1%、6.0%和22.7%。

  (二)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农业部和各级饲料管理部门以严厉打击违禁添加物为重点,持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着力强化监督检测和日常监管,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在监测指标持续不断的增加的情况下,2010年全国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3.89%,比20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饲料中违禁添加物检出率持续下降,商品饲料中连续6年未检出“瘦肉精”。

  (三)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饲料行业联合、重组、兼并步伐加快,饲料行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呈现新格局。2010年,全国饲料生产企业10843家,比2005年减少4675家;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或公司集团30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分别比2005年增加13家和17个百分点。一批大型饲料企业向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延伸产业链,成为养殖业产业化发展的骨干力量。

  (四)国产饲料添加剂优势突显。除蛋氨酸仍主要依赖进口外,主要饲料级氨基酸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成为全世界重要的氨基酸供应基地。2010年赖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产量分别达到64.0万吨、6.5万吨和1170吨;饲料生产所需的14种维生素全部实现国产化,2010年总产量62.5万吨,占国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五)技术支撑能力慢慢地加强。饲料机械制造业专业化发展迅速,能够生产数十个系列、200余种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饲料生产要,而且远销国际市场。饲料科技投入稳步增加,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显著地增强,配合饲料转化率继续提高,对养殖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达50%以上。全国饲料生产企业62.1万员工中,37.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比2005年提高11.2个百分点,成为现代养殖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

  (六)监督管理体系日益健全。《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相继发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再次修订,饲料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以《条例》为核心、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基础的饲料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健全。经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保障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考验,以国家饲料质检中心为龙头、部省级质检中心为骨干的饲料质检体系能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国饲料工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随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动物性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饲料工业还有较大市场潜力;随着养殖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尤其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加速发展,饲料工业对养殖业的支撑地位将更突出,产业拓展的空间也更为广阔。与此同时,未来五年饲料工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新的矛盾和问题更突出,保持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难度慢慢的变大,对饲料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饲料资源结构性制约突出。我国豆粕生产主要是依靠进口大豆,2010年进口大豆5480万吨,对进口的依存度达75%,鱼粉进口依存度也在70%以上。饲用玉米用量已超过1.1亿吨,占国内玉米年产量的64%,玉米供应日趋紧张。长远来看,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持续发展,大宗饲料原料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波动更加频繁是必然趋势。

  (二)质量安全形势日趋复杂。饲料安全是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基础,社会关注度和媒体聚焦度不断加大。非法使用违禁添加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是监管薄弱、主体复杂、诚信缺失等各种各样的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三)产业整体素质仍然较低。我国饲料行业总体上仍处于转型提升阶段,各方面素质有待提升。从生产环节看,全国饲料生产企业超过1万家,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管理上的水准参差不齐,企业低水平经营、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突出;从经营环节看,全国饲料销售门店数十万家,法律和法规意识淡薄,拆包、分装、前店后厂等现象依然存在。从使用环节看,养殖场户数量过亿,养殖者总体素质不高,滥用饲料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行为时有发生。

  (四)科技支撑依然不足。整体看来,饲料科技领域引进技术多,自主创新少,一般性科技成果多,重大突破性成果少。科研与技术推广结合不紧密,成果转化速度慢,水平不高。未来五年,随着现代养殖业快速推进,饲料行业科技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面临艰巨的任务。

  (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近年来,大宗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明显,能源、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也大幅度上升,饲料行业盈利水平逐年下滑,不仅影响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发展,还会传导至消费市场,导致动物性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此外,饲料工业还面临抗风险能力薄弱,技术改造滞后,贷款难、用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行业转型升级。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动物性食品需求继续增长、现代养殖业加快发展的机遇,以建设中国特色饲料工业强国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科学技术支撑,加强监督管理,着力构建企业管理规范、产品优质安全、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饲料工业,为保障动物性产品安全充足供应提供物质基础。

  始终把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作为保障饲料工业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广辟饲料来源、加大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力度、减少生产损耗、提高饲料转化率,充分的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整原料供求关系,综合运用期货、金融等手段规避原料市场风险。

  始终把科学技术进步作为提高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的重要方法。充分的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大原创型和实用型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能力,推动行业发展向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始终把保障质量安全作为饲料工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健全饲料管理法律和法规体系,加大饲料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完善饲料生产经营诚信体系,推动饲料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立完善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饲料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始终把饲料添加剂、饲料机械、饲料原料工业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升饲料添加剂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饲料机械工业,建立符合我国资源禀赋的饲料原料供应体系,推动饲料行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饲料产量平稳增长,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饲料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饲料公司制作经营更规范,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通过5年努力,初步实现由饲料工业大国到饲料工业强国的转变。

  饲料产量。饲料总产量达到2亿吨。其中,配合饲料产量1.68亿吨,浓缩饲料产量2600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600万吨,主要饲料添加剂品种全部实现国内生产。

  质量安全。安全评价、检验测试和监督执法三位一体的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企业发展。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公司集团达到50家,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饲料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资源利用。秸秆饲用量增加1000万吨,饲用秸秆处理利用率达到50%。杂粕、糟渣、食品加工副产品等存量较大的非粮饲料资源优质化处理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节能减排。低氮、低磷等环保型饲料产品研制与推广取得明显进展,饲料产品中矿物质、微量元素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更规范,饲料工业单位产值能耗稳步下降。

  保障大宗原料供应基本稳定。加强国际国内玉米、大豆等大宗原料生产及供求形势监测分析,及时发布预测预警信息,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合理的安排饲料原料采购计划。支持饲料生产公司参与东北玉米临时收储。鼓励饲料企业运用期货等金融工具,规避饲料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开发利用能量蛋白资源。开展饲料资源普查,摸清非粮饲料资源家底。支持饼粕、糟渣、玉米酒精糟等粮油食品加工副产物和薯类等饲料原料优质化处理和规范化利用,丰富能量蛋白饲料资源来源。研究推广利用早籼稻、小麦、大麦等饲料原料。加强各类替代资源生物学价值评定,完善饲料基础数据库。

  推进优质饲草生产与高效利用。鼓励利用中低产田、冬闲田和不适合粮食生产的土地种植牧草和饲用作物,发展优质饲草加工业。继续推进秸秆养畜,改善秸秆收贮设备设施条件,推广青贮、氨化、微贮等处理技术,培育农作物秸秆商业化处理利用模式,提高秸秆饲用量和饲用效率。鼓励发展全株青贮玉米,推广以优质青贮饲料为基础的优质高效饲养模式。

  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稳定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生产能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强污染物减排和治理。着力提升蛋氨酸生产能力,促进其它氨基酸生产技术更新,增强饲用氨基酸国际竞争力,降低氨基酸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加强酶制剂、微生物制剂、有机微量元素、植物提取物等新型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与应用。

  推广安全环保型饲料产品。综合运用营养平衡技术和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研究开发低氮、低磷、低微量元素排放饲料配方技术,推广环保型饲料产品,促进养殖污染物减排。综合利用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新型安全饲料添加剂产品,减少抗生素等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

  发展特色饲料产品。针对地方典型品种资源、特色养殖模式和特种动物、特色畜产品、水产品生产,研究推广配套饲料产品,丰富饲料产品品种类型,拓展饲料工业发展空间。鼓励饲料生产企业与养殖基地对接,发展按需研发、订单生产模式。

  促进饲料企业整合。鼓励饲料企业采取兼并重组、产业联盟等形式进行整合融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支持饲料生产企业向饲料原料生产、畜牧水产养殖、畜产品加工等领域延伸产业链,增强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饲料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兼并收购,拓展发展空间,开拓国际市场。

  提高经营管理上的水准。制定实施饲料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带领企业推行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饲料企业检验检验测试条件建设,严格执行原料进厂把关、产品出厂检验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快速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饲料行业诚信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支持饲料生产企业建立研发技术中心,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支持饲料行业技术改造,使用先进生产设备与工艺,降低加工损耗,提高加工效率。鼓励饲料生产企业推进“厂场对接”销售模式,推广配合饲料散装运输和储存利用,降低包装和销售中间环节费用,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强化基础支撑。修改完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配套规章规范和强制性标准,及时来更新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饲料原料目录。改善基层监督执法条件,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基层监督执法效能。加强饲料安全评价基地建设,系统开展饲料添加剂、非粮饲料原料和潜在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安全评价。提高饲料质检机构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加强饲料中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确证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和潜在风险物筛查鉴别判定技术研究。

  严格行政许可。修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健全饲料行政许可工作机制,加强现场审核和复核,严肃查处申报中弄虚作假行为。严格执行年度备案审查制度,健全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加强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审定、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登记工作,强化获证产品跟踪监管。推进饲料行政许可基础数据信息化管理,实现动态更新和远程查询。

  强化监督执法。以违禁添加物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逐步增加监测指标,提高监测频次,根据预警监测结果动态调整监测指标。加强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日常监管,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建立违法违规的饲料生产、经营企业“黑名单”制度,实施重点监管。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完善跨省信息通报和联动执法工作机制。

  “十二五”时期,根据不一样的区域资源特点、养殖业基础及发展的新趋势,逐步优化饲料工业布局,促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等不一样的地区饲料工业协调发展。

  东部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河北、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10省(市)。立足市场、资金、交通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高技术、高档次、高的附加价值和节能环保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和饲料机械。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进一步巩固化工类添加剂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6省。立足饲料资源丰富、养殖业基础好、劳动力密集等优势,全力发展饲料原料和饲料加工业,促进粮食等饲料资源就地转化增值。着力推进饲料企业整合融合,培育市场占有率高、管理上的水准先进的大型饲料企业或企业集团。

  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12省(区、市)。针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快速推进的形势,发展人工种草和饲草加工业,发展与草食动物舍饲、半舍饲养殖配套的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精料补充料产品,积极地推进牧区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和南方草山草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发挥本地区饲料资源优势,全力发展饲料原料生产,逐步提升饲料生产水平。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立足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和养殖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全力发展饲料原料和饲草产业,稳定发展发酵类饲料添加剂产品和浓缩饲料产品,进一步推进秸秆养畜,提高饲料产品普及率,促进粮食就地转化增值。

  针对饲料质检机构亟待升级、安全评价和预警能力建设滞后、饲料监管基础信息整合共享利用程度低、基层监督执法力量薄弱、饲料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自控能力弱等明显问题,按照统一协调、突出重点、各有主攻、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安全评价、检验测试、监督执法三位一体和部、省、市、县职能各有侧重的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满足饲料管理部门依法履行饲料质量安全职责、保障动物性食品生产源头安全的需要。

  饲料效价和安全评价基地建设:依托具备设施和工作基础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设国家饲料评审中心和涵盖主要食用动物品种的饲料安全评价基地,设施条件、技术方法、人员素质和质量管理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评价结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主要发达国家互认,基本满足我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主要品种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潜在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和非粮饲料原料安全风险评价工作需要。

  饲料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依托中央和部级直属技术机构提升饲料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探讨研究能力和饲料质量安全基准物质研发能力。依托现有部级饲料质检机构提升建设针对不一样类型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专业检验测试参考实验室,开展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快速检测技术和高精度确证技术、未知风险物质筛查鉴别判定技术研发和主要基准物质研制。以完善确证检测与预警监测能力为重点,提升现有部级、省级和重点区域饲料质检机构的质量检测和风险分析预警能力,改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条件,全面满足按照国际国内技术标准开展饲料安全监测的工作需求。支持大中型饲料生产企业加强检测实验室建设,提高装备、人员和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第三方饲料检测机构。为饲料生产和使用大县饲料监督执法机构配备移动监管平台,装载快速检测取证设备,实现现场抽样、取证和主要违禁物质快速筛查。

  饲料安全监督信息平台建设: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建设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对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注册登记、生产企业行政许可等信息进行集成整合,实现数字化集中管理、适时更新和公开查询;为基层饲料监管人员配备便携式查询终端,实现饲料产品行政许可情况和生产企业合法性现场核实信息化。建设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库实现质量安全监测及查处信息实时报送和快速传递。

  针对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率不高、饲喂效率仍有提升空间的现实情况,把发展秸秆养畜与建设现代养殖业、调整畜牧业结构、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秸秆养畜在农牧结合中的关键节点作用,推动粮食主产区实现牛羊增产、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秸秆养畜联户示范:选择草食牲畜饲养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由地方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支持适度规模养殖户建设秸秆处理设施,购置秸秆处理机械,扩大秸秆养畜规模,继续扩大提高秸秆利用量和秸秆处理利用率,巩固草食牲畜自繁自养模式,稳定母畜数量,保护草食牲畜基础生产能力。

  规模场秸秆养畜示范:支持规模养殖场自行或订单种植青贮玉米,建设秸秆收集处理设施,购置秸秆处理机械,推广全混合日粮等先进饲喂技术。鼓励示范场扩大秸秆处理能力,为周边中小养殖户提供优质商品青贮饲料,建立形成以秸秆为主要粗饲料资源、采用先进适用养殖技术、粪便回田利用的现代化农牧循环发展基地。

  秸秆青黄贮饲料专业化生产示范:支持秸秆资源集中连片、但草食家畜比较分散的地区建立秸秆饲料专业化生产企业,推广统收、统贮、集中供料、分户使用模式,推进秸秆饲料专业化生产和商品化利用,为周边牛羊养殖户提供长期稳定的粗饲料供给。

  秸秆成型饲料产业化加工示范:支持秸秆资源富余地区建设大型商品秸秆饲料加工厂,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处理手段,将农作物秸秆加工制作成便于保存、运输的秸秆颗粒饲料、秸秆配合饲料、秸秆生物饲料等产品,调节粗饲料资源区域性、季节性短缺,为农牧区防灾减灾提供饲料储备。

  针对我国大豆、鱼粉主要依靠进口,蛋白饲料原料瓶颈制约日趋严重的状况,对粮油、食品加工副产物等非粮原料进行优质化处理,部分替代鱼粉、豆粕,结合氨基酸平衡技术,缓解我国蛋白饲料原料不足压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杂粕优质化利用技术示范:建设采用新工艺压榨棉籽、油菜籽等油料生产脱毒饼粕示范基地和杂粕深加工生产优质浓缩蛋白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国内杂粕资源优质化,提高杂粕在畜禽饲料中的添加比例。

  食品工业副产品高效利用技术示范:建设利用动物加工副产品深加工生产优质蛋白的示范基地,利用食品工业糟渣废液经微生物发酵生产优质蛋白的示范基地。选择一批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建设蛋白质饲料资源高效利用示范基地,结合氨基酸平衡技术,开展低豆粕、低鱼粉和低总氮饲料产品生产和示范推广。

  苜蓿高效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在东北、华北、西北分别建设苜蓿高效生产和加工示范基地,利用退耕地、盐碱地等非耕地种植优质苜蓿品种,推广高产栽培和草颗粒、草粉等草产品加工技术,提高苜蓿等优质饲草的生产利用效率,增加饲料蛋白资源供给。

  饲料科技转化基地:积极引导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紧密结合,建立饲料科技产业联盟。继续加大饲料科技投入,以饲料基础数据库、安全环保饲料添加剂研制、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为投入重点,推动饲料科技创新。将现有技术进行系统集成、组装、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加工技术改造示范基地:选择一批生产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的饲料加工厂,采用现代化加工工艺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技术改造,建立优质高效饲料生产示范基地,推广饲料生产全程精细化管理理念,降低加工过程中的原料损耗、能耗和粉尘污染,提高生产效率。推广饲料散装运输及配套技术。

  饲料工业人才培训基地:以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加强饲料行业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学习借鉴国际先进饲料管理经营和质量安全控制经验。强化职业技能鉴定和从业资格准入,提高饲料行业关键岗位人员整体素质。

  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饲料工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按照规划确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深入调查研究,细化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切实履行规划指导、政策落实、协调服务职能,与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等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努力争取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组织实施好饲料工业“十二五”重大建设工程,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促进饲料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继续执行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等税收扶持政策。把养殖场散料储运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推广“厂场对接”低成本产销模式。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优质饲料原料、新型饲料添加剂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坚持玉米优先满足饲料工业需要,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深加工业发展。增加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投入,加大对基层饲料安全监管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信贷扶持和金融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饲料工业,支持饲料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和推进产业化经营。

  把饲料基础数据库完善与应用、饲料资源产业化开发与安全高效利用、新型饲料添加剂研发与应用、饲料安全评价、检测技术与质量安全预警等列入“863”计划、科技支撑、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等科技计划的重点支持领域,加大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力度,加快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支持饲料企业建立企业研发技术中心,承担或参与国家科技项目实施,引导饲料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进饲料基础数据和基本技术共享,培育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组织,鼓励饲料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建立健全各级饲料行业协会,充分的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加强饲料普法宣传,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推进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强化饲料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开展行业指导,组织实施品牌战略,带领企业整合融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行业和谐发展;组织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帮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维护饲料企业和行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的市场秩序。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洪英华副局长主持召开会议 听取我省饲料业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部举办2011年第4期每月讲坛活动 陈锡文作题为《“十二五”规划与农村改革发展》专题报告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农业农村部党校)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分会)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